【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中国戏剧
Chinese Theatre
主办:中国戏剧协会
周期: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1001-8018
CN:11-1767/J
邮发代号: 2-3
复合影响因子: 0.097
综合影响因子: 0.040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中国戏剧
曾用刊名:戏剧报 & 人民戏剧
创刊时间:1954

要点新闻

现在的位置:首页 > 要点新闻 >

藏龙卧虎的青评班最是幸运

发布时间:2014-11-27 15:32:00
11月2日的上海戏剧学院校园,琳琅满目的“青年创想周”结束了,人才济济的全国青年戏剧评论家研修班结束了,青青的草地无声地想念那些青春的脚步,而那些脚步已经分赴祖国的四面八方了——来自两岸四地的青评班学员带着半月以来一日多餐的丰沛营养,回到各自的岗位,继续扮演日常所扮演的角色,而无论他们去了哪里,他们身上已经被深深地烙上了一个印记——青评班学员。那枚印章大约应是藏蓝色三角形的,因为,那样的色彩和图形才能代表青评班的深度和锐气。较之以往三届青编班、青导班、青音班,青评班的确是硬邦邦响当当的。青评班学员曾酒后吐真言:在文化艺术界,无论别人做什么,是什么家,都没有我们搞评论的牛。人活一世,能够拿起评论的大笔,高擎评论的旗帜,该是多么幸运。
    青评班就是那样幸运。全班50名学员,平均年龄36岁,1/3拥有副高以上职称,作为个体,他们都是自负的清高的,他们生来具备“横挑鼻子竖挑眼”的心胸;但是,作为一个班集体,他们又是谦虚的低调的,每日端坐在上戏图书馆四层青评班教室里,桌子的左上方贴着他们的名签,他们把这看作青评班对自己的尊重与呵护。在他们耳畔,每日回响的是“重返校园,重温理想,感悟时代,更新观念”的叮咛,他们不肯错过任何一堂课,无论是大人物戴锦华教授大刀阔斧的高谈阔论,还是小女人汪澜教授轻声细语的缜密评析,他们都视若甘泉,享受被灌溉被沐浴的洗礼。有时候他们有点困倦,但是,每当他们遭遇仲呈祥的真知、毕飞宇的风雅,他们便又生龙活虎。每一次讲座与讲评结束,他们像乐迷、戏迷一样蜂拥而上,围住教授,就像围住明星,是的,也只有青评班的年轻人才会在唯利是图的时代把教授当做明星,他们请教授捧着鲜花与他们一起合影。无论是董健那样的老先生,还是刘玉琴这样内敛的知性女子,都会展开灿烂的笑容。谁会不愿意被一群有志向有希望的晚辈如此簇拥着呢?
    青评班就是那样幸运。10月17日是老早定好的日子,连续四年中国剧协与上戏联合举办的青年戏剧人才研修班都是选择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的日子开班,因为当天,学员们就可以去观看艺术节开幕大戏。主、承办方合理使用办班经费,精选艺术节期间上演的上佳剧目让他们欣赏,或是寻找可能会引起争议的剧目给他们作“靶子”。总之,他们一边回归校园,一边瞭望“国际”,他们发现上海国际艺术节不仅相当国际,还相当民族,相当学院。
    青评班的生活是那样有听头有看头有嚼头。白天,他们聆听教授用大半生或半生凝结的真知灼见,内容无边无际,文艺批评、文学创作、新闻写作,青评班学员接受的灌溉绝不只是戏剧评论,他们简直掌握了评论一切的利器。晚上,他们往往坐在剧场的后区或者楼上,但是,他们还是最会看戏的观众。每一个看戏归来的夜晚,青评班都会召开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恳谈会,天赋机缘,恰恰是青评班到来的时候,微信适时地深入大众生活,这群能说会道的青年评论家,浑身长满了嘴,他们七嘴八舌没完没了地争议,他说他喜欢林怀民,她说她更欣赏沈伟;她说小剧场话剧《狂人日记》不忍卒看,他说《狂人日记》真的刺激。白天和黑夜,理论与实践,在青评班学员身体里思想里更迭,他们像握紧了拳头的战士,随时准备出击。
    刚好,青评班给他们预备了战场。一次是谈论上海国际艺术节,另一次是谈论当代戏剧批评的批评。说到上海国际艺术节,他们没有因为艺术节中心总裁王隽在座,就不敢对艺术节提建设性建议。他们不是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是午后烈焰,像X光一样,总是穿透他们所要洞察的对象。他们一边感激,一边批评,英勇无畏。说到对当代戏剧批评的批评,更加有意思,他们知道,自由从来都是相对的,分寸是始终需要把握的,在一切客观条件的规定之下,如何既坚持写真评论又不在江湖上搅浑水,这正是评论家需要不断参透的觉悟。来自上海以及北京的中青年资深媒体人对他们相当自信的发言给予了更加自信的点评,有赞赏,有博弈。两个火热的下午,青评班掌门人罗怀臻目送他的学员走上讲台,侧耳倾听,审时度势,在其中一个傍晚,他留下他们,谆谆教诲:发言也好演讲也好,请大家注意节奏、尺度、风度,妄加评论不是评论的高度,心平气和以理服人以情动人的条分缕析才是叫人口服心服的评家风范。
    青评班就是那样幸运。事先没有刻意筹划,也不可能刻意筹划,反正,他们就是恰好赶上了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的大好时机。敏感的他们当然立即联想到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那《讲话》至今令人振聋发聩。72年之后,在中国文艺界确乎将要迷失方向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以罕见的大智慧和耳语般春风化雨的点拨驱散了笼罩在文艺天空上的雾霾,这一拨,拔掉了扎在正义的有良知的文艺工作者心中多年的刺,他们欢欣鼓舞,跃跃欲试,发出了“文艺的春天又来了”的感叹。
    但问题没有那样简单,有些一向跳得欢实的人这时候又兴奋了起来,以为中国文艺界存在的问题与己无关。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两天之后,青评班开班,这是天意,自然也格外顺应民心。青评班的班主任季国平马上与青评班掌门人罗怀臻会商,即刻做出了在10月30日专门组织一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专题座谈会的决定。这样的座谈会不是为应景,不是为了向谁交答卷,而是顺应了青评班办学宗旨和学员们心意的举措。一段时间以来,大家见识了不少座谈会,甚至还见到了“跳梁小丑”——全没有认真反思的诚意,只一味试图在新的文艺风向里保全自己的高大全形象。青评班的座谈会,是在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之后的心领神会,是在接受了半月有余众多名师指点后的融会贯通,是决意跟浮躁跟低俗跟虚伪跟假大空告别的负责任的觉醒。事实上,在青评班所有讲座教授以及讲评教授的课堂上,几乎都要谈及习近平总书记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那样一种放松的亲切的坚定的风度,正是青年评论家所要仰望的。
    青评班就是那么幸运。他们像往届三班学员一样在11月1日迎来结业的时光。上海为了他们,努力保持暖秋的模样。那一天,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许先锋,上海文联党组书记宋妍,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青评班班主任季国平,上海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楼巍,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韩生,中国剧协副主席、全国戏剧创作高端人才研修中心主任罗怀臻,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郦国义,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戏曲学院院长郭宇,中宣部文艺局艺术处副处长马小龙,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林琳,上海剧协秘书长沈伟民等一众领导默默地凝望着坐在主席台上的青评班全体学员,听他们的誓言,好像看到了中国戏剧评论的国家队,禁不住喜上眉梢。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连日里上海、北京、无锡之间来回奔走,最后还是抽身走到了青评班的结业典礼上,每一次青研班的结业典礼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以至于好像看不见陈部长的身影就不算结业。陈东对学员们说: 我要真心地祝贺青评班,祝贺你们赶上最美好的时机。半个月前,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座谈会发表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讲话。听说你们及时调整了教学计划,听取了中国剧协尚长荣主席与会的亲身感受,召开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心得交流座谈会。另外一个好时机,就是经过文艺界长期的努力和呼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终于在今年成立,这也标志着一个历史性的文艺批评时代正在向你们走来。
    青评班就是这样幸运。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承诺:青评班全部50名同学一起入会。全程观察了青评班教学与成长的马小龙对此深有体会。青评班掌门人罗怀臻、副班主任罗松以及默默为青评班奉献时间与精力的朱锦华、莫惊涛、刘煜都在结业仪式结束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人去楼空,青评班写满剧作家和评论家名字的背板上依稀能看见青评班的决心。

上一篇:国际剧协第34届世界代表大会召开
下一篇:第五届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名单

版权所有 © 中国戏剧家协会 京ICP备09042238号